我的西藏之高原的江南[第五期·花趣] |
发布时间:2012-03-12 来源: 点击数: |
还是因为让人痛苦的时间问题,假期太短,西藏太大。在珠峰大本营和雅鲁藏布江林芝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大伙还是决定去林芝吧(去珠峰的话四天时间可以充裕点)。于是从纳木措回来的晚上就定了林芝的三日包车,还是一个大早,退了东措的房子,收拾好鼓鼓囊囊的行装出发。 三天的行程因为路途遥远,在路上就得两天。第一天就是在路上,所以大家就是一路昏睡,补充睡眠。从拉萨出发大概走了1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松赞干布出生地——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设计的很直白的说,一个牌楼上直书松赞干布出生地即完成景区建设,让人很是失望无语。难道这样的一个人,你就没别的表达和内容来告诉远路来瞻仰的人们吗?这点就要向我们的邻居——韩国学习了,历史上有的没有的,人家都能给你说的跟真的一样,人家有的没有的也能给你红口白牙的搞成跟真的一样。所以,只能下去聊甚于无的拍了照片留念就上车继续前行。 一路走着还是藏地典型的风光——粗犷又荒凉,车在一点点的爬升,就要到米拉山口了吧,翻越过 一过山口,就柳暗花明了,徐徐下行,景色就渐渐变了,水多了,绿多了,看起来还真是有点像江南了。依着道路奔腾流淌的尼洋河,据说就是韩红唱的家乡的那条河。还真没吹,是条美丽的河,清澈到碧绿,如此澄澈的缘故大概是因为是雪山融水的缘故吧,美丽了自己,也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饶和水润。再往过走就到了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汇合处到达工布江达县,据说这里的工布人是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里漏掉的一个少数民族。穿衣打扮、风俗习惯和藏人还是有区别的,但在我们看来都差不多的样子。这里有个大湖——巴松措。巴松措是藏传佛教中的神湖,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与妖魔斗法,并取得了胜利。雪山围绕中的一块碧绿的湖水,站在上面看,湖心岛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寺院——错宗寺,走过浮桥,来到一间屋子大小的庙里,这座宁玛派寺庙里供奉着的莲花生大师。门口还立着两个男女生殖器样子的石器,据说藏族男女成年后就来此参拜,以求人丁兴旺。因为在布达拉宫听过的原因,一看到大师的唐卡画像和佛像就想笑。不是对大师的不尊重,而是我们同行之人还有一人也妄称莲花生。而且我们听闻此大师是从古印度将男女双修密宗带入西藏的,一看神殿之上的莲花生大师和亲密密的密妃,再看身边的那个莲花生,哈哈,几次忍不住笑翻。你说你《藏地牛皮书》几乎翻烂,干吗还跟自己过不去,找出这么个名来。看完出来把明信片门票写好寄给了自己 ,居然没收到。唉!失误! 出了这里,上了车,就没什么可看的景点,只等着车子赶紧开到林芝。一路上藏式民居渐次多了起来,而且房子也很漂亮,像我们这边的移民搬迁一样,都是政府修建的房子,别墅的样子整齐的排列着。家家门前种花种草,满地乱跑着“藏香猪”,听车上的导游说是散养的、吃冬虫草、喝矿泉水长大的忒好吃的小猪。但我们不幸也在火车上听到一特贫特逗的乘务员大叔的另一版本:此猪是吃bb长大的汉人不能吃的忒恶心的猪。看着满地撒欢儿的小猪,我下定决心,不管是那种猪,我也是要尝一尝滴,人生就是冒险和忍受么,呵呵。果然在接下来的午餐中,毫无悬念的出现了传说中的藏香猪,吃还是不吃,淑女们在纠结,我一番胡吃海塞,哎,冒险果然有惊喜!真的很好吃,就连我最痛恨的肥肉也很香的说,就像小时候妈妈用铁锅慢慢炖出的好味道。原来神乎其神的藏香猪,就是没有逆生长、没有乱催肥的产物。在还尚未被污染的西藏,才有这样返璞归真的小猪啊!因为小猪,让我更加相信人间的香巴拉就在这里。 车子驶入林芝县城。因为是沿海几个城市援建的缘故,这个县城感觉和内陆的其他县城没什么区别,商店、街道完全没有藏族的痕迹,让人有些失望。住到林芝宾馆,扔下包包迫不及待的和大伙儿出去溜达溜达。人很少,转来转去也没发现什么有特色的地方。失望的打道回府,躺在床上期待明天的行程。 起床后,才到了三天行程的重头戏——雅鲁藏布江和鲁朗林海之行。两天路上的奔波,就为了这块饼干中的夹心。到了峡谷景区,就要换乘景区专门的车,车子依旧逶迤而上,山路险峻,景色变换。吸引我的不再是雪山和河流,而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十月的这里,成荫的柳树、色彩缤纷的藏式小楼、清澈流淌的河水、湛蓝的天空、远处的雪山、四处游走的牛儿、满地撒欢的小猪、悠闲张望的人们。再想想如果是四月来到这里的话,缤纷散乱漫谷的桃花,真是块可以终老的地儿了! 下了车,到处都是买木耳、菌子和山核桃的藏民。买来袋还能剥下皮的新鲜核桃,慢慢的吃,懒懒的逛。地理书上的雅鲁藏布江就在眼前拐了个弯流向远处,因为不是雨季,河水没有那么波澜壮阔,激流处还有些浑浊,和想象不太一样。这里可以远远的看见南迦巴瓦峰,我和神山没有缘分,没能真切的看到她的全貌。不着急,下午我还她还有再见一面的缘分。车子返回来到江边,改乘船,感受雅鲁藏布江平缓之处的美。江面开阔,江水清澈。船慢慢的走,两岸是人家的田地,和长成灌木丛般葱郁的柳树,云低的仿佛在江面。在西藏的那几天让我对美都几近麻木成习惯,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只有满眼的蓝天白云和碧水,看江边偶尔掠过的人家在做什么?看天上变化的云朵像什么?突然,同伴说,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佛祖,还真是啊!不由欢喜,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既定的缘分,刹那的天空,即逝的机缘,得到和失去...... 下午的行程,是导游说的天花乱坠的鲁朗林海之行。看过这么多的美景,我已经很满足了!已经很美了!西藏真的让我迷醉!还有什么更让人难忘的吗?我想说:我愿意,我愿意再次启程,走的更远,去看更美的风景。 车子行驶了一小段,让我邂逅了在西藏最让我迷醉的风景。阳光满满的照着,金色碎撒的河滩,或忙或闲的田园,是种连单反都无法传达的美丽。河水流淌但时间仿佛停滞不动,阳光溢满就好像暖进了进了心里,能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是我鄙弃不了纷扰和贪念时,最羡慕的人。 越行越高,就看到了高原林海的风貌,到处是高耸入云的松树和杉树,缠绕蔓延的松萝。停到一处瞭望台,竟细细的下起雨来,满眼的绿色顿时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不想回车上去,就扶着栏杆眺望远处的南迦巴瓦。同车的一个小伙子精力旺盛的紧,居然翻过栏杆,爬上高高的松树,摘来松果给大家瞧,费这么老劲儿也是值得的,因为这里的松果是蓝色的,神奇吧!车子行驶景色不断变换,从雨里又驶进了阳光,来到了有中国小瑞士之称的鲁朗镇。我没有去过瑞士,不得而知像还是不像,但这个小镇子还是很有味道的。导游带我们来到一藏族老阿妈家,她背着小孙孙的她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拿出自家烙的饼和酥油茶,看起来很干净。家里也是典型的藏式民居,锅子柜子都擦的锃锃亮。一会儿,涌进来一群小孩子,个个冻得鼻头红红的,叽叽喳喳的围住我们这群人,一个有心的大哥带了很多本子和铅笔分给大家,小孩子们都好开心。真懊恼啊,我们带的怎么忘了拿啊!和他们交谈怎么现在才去上学呀,要放完牛才去,答完又是一阵开心的笑声。开心就好哈!要上车了,孩子们齐齐的挤在坡上喊再见!再见,不会再见了吧!但你们的笑脸不会忘记! 下午饭吃什么,到了鲁朗肯定要吃著名的鲁朗石锅鸡。开到镇子上来到一家号称正宗石锅鸡的店家,要来一看啊,比我们在人们公社吃的差远了。不管了,饿了,就开吃吧。吃晚饭就要匆匆返程,赶时间看能不能见到日照金山的景观。等等等,七点多,夕阳的余晖以一种我们不得而知的角度射向了被白雪覆盖的南迦巴瓦峰,雪山还在半遮半掩,不过我们还是看到了传说中的日照金山。南迦巴瓦的峰尖真的如同寺庙的金顶般熠熠生辉了。垭口风呼呼的吹的人生冷,可是还有骑着自行车来西藏的驴友们坐在自带小马扎上静静的看着机缘呈现给我们的景致,是每个在路上的人,都不愿意错过的一瞬间。旁边的山上,导游介绍还有刻在山体上的仓央嘉措的情诗,可在这么的海拔爬上去看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只好在心底念念,用一路的时间去畅想这个住进布达拉宫,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就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传奇男子,真是无奈,世间真的没有双全法,负了如来负了卿。前日里看《非诚勿扰2》里面小女孩念到了他的《见或不见》,第一个想法,我们的活佛要借着冯导火一把了,幸或不幸?世间再没有这样的男子了,确实属不幸了!因为一路的念念不忘,回来还专门又折回八廓街,再看了次玛吉阿米,唉!一看更失望,更不是那回事了! 回到拉萨,西藏之行就基本结束了。收获和遗憾同样多,我还会再来的...... 回程依旧是火车硬座,已然习惯,没有来时的期待,看到的景色更多了留恋。措那湖过去了,念青唐古拉山过去了,戈壁也过去了,景色渐渐熟悉,离家近了,便瞬间归心似箭。 雀跃、期待、欣喜、张望、留恋,最终还是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没有得到哪来失去,见或不见,西藏她都在我心里。也学冯导用他的诗做个结局,愿你我一样的欢喜...... 你见,或者不见我
|
![]() ![]() |